《寄生獸》陳心遙
刊登於2015年1月28日《信報》副刊《視線所及》專欄
最近在網上看過一些令人倒胃短片:一隻剛死去的蜘蛛,被人觸碰後,腹部突然冒出一條比蜘蛛身體長十倍以上的寄生蟲。原來蜘蛛終其一生,也不知道體內有另一生物與牠同生共死的,不,是比牠還要長命的。
我聽說過大自然中有一些寄生蟲,它不但能寄居在不幸的宿主的體內,甚至能控制宿主行為。例如鐵線蟲,有的會寄生在螳螂身體之內。煩惱的是,鐵線蟲需要有水才可以繁殖下一代,但螳螂絕不會無緣無故自己跳進水裏的。於是當鐵線蟲幼蟲成長之後,會設法干擾宿主的神經系統,令螳螂不由自主地接近水源,甚至把自己浸死,然後鐵線蟲就可以鑽出宿主身體跑進水中繁殖了。
當然不是所有寄生蟲都這樣惡毒的。自然界一種叫「縮頭魚虱」的生物,牠長約三至四厘米,主要寄生在鯛魚之內,但牠寄生的方式有點奇怪。魚虱會先從鯛魚的鰓部入侵體內,然後依附在魚的舌頭根部底下。它的前爪會不斷抽走魚舌上的血液,令其逐步陰乾萎縮,最後魚虱會取而代之,成為鯛魚的舌頭!由於魚不像人類,不需要用舌頭來品嘗味道;鯛魚會如常地把魚虱當作自己的舌頭來運用,而其他身體機能完全沒有受到影響,鯛魚最多都是終其一生,定時定候被魚虱吸血而已。
這縮頭魚虱,像極最近熱門日本電影《寄生獸》中的怪物了。主角的右手被寄生獸佔據,他的日常生活必須和小怪物共存。片中的怪物多次強調,由於和主角是共生關係,所以牠會盡最大努力來維護主角的性命安全,所以每次主角遇上襲擊,右手都會幻化利器與敵人搏鬥。
正所謂「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?」皮都沒有了,毛如何生存呢?不過連寄生獸都明白的事情,人類卻偏偏不明白,千方百計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。只要人類把地球想像成一個生命體,把自己想像成依附宿主上的寄生物,道理就十分簡單了:寄生物是絕不可能在奄奄一息的宿主身上欣欣向榮的。
《寄生獸》電影中還有一句引言:「如果世上人類數目減少一半,被人類焚毁的林木,會否也減半?」大自然深不可測, 到了一個臨界點,即使沒有「寄生獸」,宿主自身也有撥亂反正的機制吧?請寄生蟲們明察。